作者: 柴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出版
作者: 余华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2018年出版
作者: 东野圭吾
2014年出版
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
1967年出版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2年出版
作者: 劳里·加勒特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8年出版
作者: 张永铭
出版社:天马出版有限公司
2017年出版
作者: 米兰·昆德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年出版
作者: 李开复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09年出版
作者: 宪杰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 卡勒德·胡赛尼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出版
作者: 太宰治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2011年出版
也许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对宇宙的真相并不可知。可仅仅是对向茫茫太空的一瞥,就足够让我们对自身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或许这就是物理和探索的意义。
难得读完的一本书。
浪矢老人那句“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令我颇为感动。明明是陌生人,却愿意为对方倾力以助。也许正是浪矢老人身上善良的美好品质闪闪发光,才会引起更多人的共鸣,让浪子回头,让失群羔羊迷途知返。反复跳跃的时间线中,不变的是陌生人之间共有的良善的心。有了骨子里的善良,才会有写信人与回信者彼此信任,互诉衷言;才会有作为无关第三方的人们维护咨询者与被咨询者之间的秘密关系的自觉。
“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破洞逐渐流失”,这不正是现代人的普遍写照吗?冷漠、刻意无视他人想法的情况无时不在。人与人之间好像都有一层无形的屏障阻隔着,在情感上彼此孤立,似乎一颗颗心灵都是一座座孤岛,无人问津,触之不及。也许,这部作品正是为了填补陌生人之间的冷漠的鸿沟而存在的,它试图唤醒人们的良知,带给每个读者无形的温暖与感动,让我们在回味之余认真思索关于爱与信任的不老话题。
捧读这本雨果的著作,最振奋人心的,在于它的厚重感。这种厚重之感,不仅是捧在手上,更是压在心头,这是对19世纪法国人类苦难积淀的细致入微的描摹。《悲惨世界》甚至可以独当的起“厚重”二字,只因这部书压在坐着心头已有三十四年之久。
首先文笔我认为很优秀,卖弄文笔的高级描写一丁点都没有,对话更是十分的口语化,作品整体非常朴实,但读起来就是舒服。
小说风格明显,景物以及其他描写和叙述结合得极好,文章节奏也很棒。然后是推理部分,我认为诡计是可以打八分以上的,两起案子的凶手都不难猜,但第二起案子的过程很难想得到。
最后是小说本身,主要是在调查案情的过程中顺便揭露了残酷的社会现象。书中人物和社会现象都很鲜明,呼延老师作品中的社会总是会展现残酷黑暗的一面,很真实,有感染力,读后会有少许不适。我对这部作品是十分满意的。
如果非要挑点毛病,那就是故事略显单薄,而且案情一上来,就是全部了,看惯日式连续杀人的读者可能会有些不习惯。